醍醐灌顶

第二次看《认知觉醒》读书感慨

第二次读它,感觉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重逢,少了初读时的那种新鲜和冲击,却多了几分理解和认同。


第一次读的时候,很多概念像一块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砸过来,虽然觉得很有道理,但消化起来还是有点费劲。这次再读,这些“石头”好像被时间的流水打磨得圆润了些,更容易被我这颗脑袋接受和吸收了。

比如,关于“元认知”这个概念,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挺高大上的,好像离我的生活很远。但第二次读,结合着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反省,突然就明白了,所谓的元认知,不就是我们时不时地“审视”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嘛!就像我这次在读这本书的时候,会时不时地停下来想想:“嗯,作者说的这个点,我之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当时我是怎么想的?现在看来,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?” 这种感觉就很真实,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了。

还有关于“延迟满足”和“即时满足”的讨论,第一次读的时候只是觉得要学会克制自己,追求长远的目标。但这次再读,我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这两种心态背后的心理机制。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被眼前的诱惑吸引?又该如何培养那种为了未来而忍耐的能力?书里的一些例子和分析,让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的一些“小毛病”是怎么来的,也更坚定了我要做出改变的决心。

而且,第二次读的时候,我会更关注书中的一些细节和案例。第一次可能只顾着追主线,很多精彩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就忽略过去了。这次再读,我会特意放慢速度,细细品味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思考逻辑,常常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亮点,忍不住拍手叫绝。

当然啦,第二次读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,书里的很多道理不是读一遍就能完全掌握和应用的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每次照都会映照出我不同的状态和思考。也许过一段时间,我还会再翻开这本书,到时候又会有新的感悟吧!

总的来说,第二次读《认知觉醒》,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做了一次深度按摩,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东西变得清晰了,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了。

这本书真的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,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!

本文分享的作者 [ 拾贝的心迹 ] 享有解释权,封面图片来源于 [ 互联网 ] ,本文仅供个人学习和欣赏使用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博主处理!